ROR娱乐体育官网入口冬奥带火体育产业万亿产业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16日浏览量:
前言:今天已经是冬奥会的第三个比赛日,有人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让世界看见中国,而今年的冬奥会则是中国看世界。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经历了更多发展的今年又会在冬奥会的催化下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本系列就讲一讲我国的体育行业情况。
近日冬奥会开幕式顺利举办,截止今日已经是第三个比赛日,在冬奥会的影响下我国体育行业有望迎来新机遇。此外,近日相关部门表示,新的一年,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促进业态发展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这也将推动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以竞技赛事为核心构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层,分别对应着产业链的上游赛事资源、中游媒体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相关部门将体育产业分为三大类: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
体育产业上游各类国内职业联赛、大众体育赛事、国外核心赛事的组织运营是竞技赛事的核心,企业通过赞助、联赛分红、门票收入等盈利;中游为赛事提供媒体传播、营销等服务;下游为包括体育彩票、体育旅游、健身培训等在内的体育衍生产业。
目前体育赛事 IP 类型多样,分为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两大类,包括篮球、足球、路跑、冰雪、拳击等,涉及面广。体育赛事 IP 为广大观众和体育爱好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观赛和参与体验;为社会媒体带来了极具传播价值的流量;为赞助商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商业效益。体育产业所有的上层建筑都离不开作为地基而存在的赛事 IP。
体育赛事运营是指组织体育赛事或获取赛事版权,并进行赛事推广营销、运营管理一系列商业运作的运营活动。体育赛事运营相关业务主要包括赛事运营与营销、赛事版权运营两个部分。体育赛事运营的赛事运营与营销、赛事版权运营两个部分的收入组成有所差异,赛事版权运营的主要运营对象为赛事,赛事运营与营销的主要运营对象为大众赛事。
2019 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发布,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业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鼓励发展行业,鼓励体育明星等参与健身直播活动,提出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相关政策影响下,体育传媒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也不断增长。
体育传媒在提供体育信息的同时,以更具深度化,专业化的面貌融入整个体育产品的产业链和消费链之中。体育传媒包括传统体育传媒和网络体育传媒,目前体育传媒实现从以报纸为主、电视及广播为辅的传统传媒网络,向以网络及电视为主、报纸为辅的新型传媒网络的转变。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付费体育赛事直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 年天盛体育获得了 380 场英超联赛在中国的独家转播版权,这是我国体育赛事网络付费模式的首次尝试。随后,新英体育获得英超赛道版权,汲取经验创新开启了“版权分销+免费、付费并行”的运营模式。这一模式给业内其他体育媒体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我国体育付费形式日渐成熟。
体育行业下游主要是面对 C 端消费者的体育衍生产业,具体来看有体育、体育教培、体育用品消费等。“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市场消费规模由 2015 年的 1 万亿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8 万亿元,体育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倾向从实物型逐渐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转变,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印发,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将更加便利,健身热情会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有望持续提升。
随着国内体育产业新业态的诞生以及“互联网+体育”的纵深发展,体育实物消费边界逐渐消失,更多体育服务、体验以及虛拟产品等都被纳入体育消费范畴。体育赛事由于本身庞大的粉丝规模、内容价值和版权的可延展性,让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复制、不可分割、唯一序列号的数字藏品成为体育消费的未来新增长点。
千禧年后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体育产业发展获得全新机遇而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36万亿元,增加值为4040.9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0.64%;2018年体育产业总产出2.65万亿元,增加值1.01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1%。无论从总产出还是增加值,近年来体育产业增速均显著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类别,2015年占比达65.7%,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和体育消费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占比由2015年33.4%提升至2020年51.6%,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根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我国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设施建设业。其中,体育服务行业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体育场所和设施管理等多个子类别。我国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和运动器材等体育消费方面,赛事服务、健身服务等核心产业市场渗透率较低,仅占体育总产值 20%左右,远低于美国同期 57%水平。美国等商业化和市场成熟的体育产业结构相对平衡。
中国体育产业失衡的另一种表现是,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体育强国中,体育产业占 GDP2.5%以上,全球平均水平达到 2.1%。2020 年中国体育总产值占 GDP2.69%。
2016-2019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以及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逐年增加,2016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 0.87%,2019 年已增长至 1.12%。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体育赛事均往后推迟,故 2020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以及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略微下降,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未来我国体育赛事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21 上半年,“体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 115%;预计 2035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 GDP 的比重将达到 4%左右。
2010 年,国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体育健身、体育竞赛与体育表演、体育中介、体育用品、体育服务贸易市场等多方面的进展;
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设立到 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 5 万亿元的目标;
2019-2020 年,中国体育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与体育产业高度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政策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目标逐一落实。
2016-2020 年,中国体育服务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值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 2016 年的 44.2%下降至 2020 年的 29.3%。从增长速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但以非接触性聚集性、管理活动为主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体育产业整体增加值增速为-4.6%。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增长 18.9%;其次是体育教育与培训,增长 5.7%;增速最低的为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增长-20.2%;其次为体育经济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增长-16.9%。
2019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 29483 亿元,较 2018 年同比增长 10.9%,实现增加值11248 亿元。2016-2019 年总产出复合增速为 15.8%。2020 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 27372 亿元,增加值为 10735 亿元;与 2019 年相比,总产出下降 7.2%,增加值下降 4.6%。如未来 5 年保持 13%的增速,体育产业总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50431 亿元。
小结:进入 2022 年,冬奥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助力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国内体育产业经历疫情的冲刷方兴未艾,在中国庞大的体育消费者基数、积极的政策护航、数字经济转型以及体育消费观念升级下,为体育产业带来长足发展。
为方便大家对我每天整理的题材、概念涉及的个股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即日起,我按照发布时间将每天涉及的板块个股做合集清单,方便大家翻阅,见下图。
PS:有乡亲会说专栏的图片不完整,实际是因为图片很长,全部上传的话,清晰度大打折扣,关键还是看逻辑,另外其中「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涉及敏感内容,不适合在专栏这样的公众平台发布,也是原因之一。
「深度系列」的内容必然是属于有点超前的,乍一看,不少标的都还躺在地上,所以有乡亲问我前瞻性的内容该如何去把握?尤其是行情火热的时候,我想说,任何时候,「烧冷灶」都不是错误的。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老概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各位乡亲看完之后点个赞,关注下,如果能留个言表个态更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说得不理想的地方,还求大家轻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OR体育欢迎您